中国芦丁鸡、黑水虻基地
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在线客服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8:00-23:00
周六至周日 :8:00-17:00
 联系方式
专家热线:400-061-3098

剖析黑水虻的一生

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illucens(L.),起源于南美洲的热带草原,主要以草原动物的粪便和尸体为食,随后逐渐扩散到整个美洲大陆。至上世纪中叶,从阿根廷的最南端到美国的西雅图都有黑水虻的分布。二战期间,战争的蔓延产生了大量的尸体,黑水虻随着美军迅速扩散到全世界,目前在全球的热带、亚热带和温带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。黑水虻在我国的广东、广西、海南,云南、四川、福建、河北、北京等地区都有分布记载。

黑水虻成虫体长 15 -20mm,黑色,口器退化,第二腹节具白色半透明的斑点(Sheppard et al., 2002)。黑水虻的一生包括卵期、幼虫期、蛹期和成虫期。幼虫期又分为6个龄期,其中6龄幼虫被称为预蛹期,这一时期幼虫身体变黑,不再蜕皮,不再取食,迁出食物寻隙化蛹,根据环境的不同,黑水虻预蛹期时间变化很大。蛹期黑水虻虫体变硬,一端翘起。

卵(图1):黑水虻以卵块的形式聚产,卵块的尖端向一端倾斜,使卵块呈扇贝形状。卵块具明显的2~4的分层,卵粒间排列较为疏松,卵粒上粘附有大量液滴。单卵为乳白色,半透明,长椭圆型,似米粒状,长1.4±0.1mm,直径0.3mm,初产卵通体乳白色,具半透明的浆液,卵壳极脆易破。随着卵内进一步发育,边缘逐渐透明、中间部分变成黄色,成为中期卵。继续发育到后期,黄色逐渐加深表明卵即将孵化。初孵幼虫跟卵大小相近。

幼虫(图2):幼虫身体扁平,无足,头部尖细。低龄幼虫白色,后期体色加深,逐渐变为深褐色最后变成棕黑色进入预蛹期。幼虫习性较安静,受到惊扰后具有假死性,需要一分钟左右才恢复活动。幼虫在饲料中不断迁移,常大量集中在适宜取食的饲料附近。幼虫具有避光的特性,白天停留在培养饲料的内部取食,夜晚可到表层活动。前3d 幼虫个体很小,不易观察。4d 龄后,幼虫取食量明显增加,个体快速增长。幼虫体长可达到20mm左右。

预蛹(图3):末龄幼虫,身体棕黑色,各个体节具极稀疏短毛。体长20mm 左右,预蛹不再取食,不再蜕皮,体长基本不再变化,体重会不断减少。预蛹爬出饲料,寻找隐蔽的地方化蛹,如缝隙或者沙土中。

蛹(图4):蛹为围蛹,通体黑色。进入蛹期后,虫体不能活动。蛹壳坚硬,体节舒张。蛹体前半部分增厚,尾部微微下弯。

成虫(图5):成虫体长15-20mm。触角宽、扁且长,体黑色并具蓝紫色光泽,腹部前端两侧各具一白色半透明的斑,足的胫节白色,其余黑色。


由于在处理餐厨垃圾及动物粪便的突出表现,近年来黑水虻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发利用,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,黑水虻将会发挥出更大的潜在价值!


官方微信二维码
虻链农业官方微信二维码

扫一扫,加关注